原创

《祖鲁法则:如何选择成长股》第12章 12.1 购买多少股票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在1934年写给一位朋友的信中,总结了多年成功投资的经验: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越来越相信,正确的投资方法是将相当大数量的资金投入自认为有所了解,并且自己能彻底相信公司管理的那些企业上面。认为自己通过分散投资于自己所知甚少,并且没有理由可以对其有特别信心的过多企业,就可以限制风险的想法是错误的。

沃伦·巴菲特也认为,集中于少数几只股票,假如这种做法能提高投资者考虑某一企业的强度,并且能在他们购入相关的股票之前,提高其所需的舒适程度的话,或许能很好地降低风险。对巴菲特而言,投资者为何会选择将资金投入他们的第20个选择,而不是在他们的首选股票上增加投资,实在是一个谜。尽管如今他管理着巨大的资金,他仍在继续实践着他所推崇的投资方法。

对拥有凯恩斯和巴菲特水准的投资者而言,建议将投资组合集中于少数几只股票当然很好。几乎任何时候,他们都能准确地知道自己正在做什么,而且在将其投资组合中相对较多的资金分配在上面之前,他们能够详尽地分析一只股票,并且获得必要水平的信心。大多数的投资者知道他们并没有凯恩斯和巴菲特那样的能力,因此,缺乏他们所具备的信心也很正当。

对于一名最多有大约5万英镑可用于投资的私人投资者,我建议其投资组合中包括10~12只股票,这是比较合适的数字。对50万英镑的资金来说,大约15只股票更为合适,而对100万英镑的资金而言,至多20只或略多一点的股票更为合适。假设一个投资组合有12只股票,这并不意味着投资每只股票的资金,恰好都等于总资金的8.5%。在确定投资的权重时,应当将资金更多地投资那些能为投资者提供最高舒适程度的股票上。或许值得在某只杰出的、你特别喜欢的股票上分配12.5%~15%的资金。接着你可以分别将大约8.5%的资金投资于其他几只股票上,而投资组合的余下资金,则可以包含一些相对而言可以忽略的股份。我常常发现,我决定购买一只股票,而在它的价格上涨之前,我只能买到一些股份。当这种情况发生时,我通常会持有一段时间,希望这些股票的价格将会回落,这样我就可以买到更多的股票。然而,假如它们继续上涨,我通常决定卖出,因为我不喜欢我的投资组合混杂着太多数量很小,而且不相关的股份。

当然,上述的所有观点都是基于成本基础,来进行的投资组合资金分配。在实践中,这很快就会变得不相关。以市场价值为基础,一项真正成功的投资可以迅速扩大为某一投资组合中的20%~25%,而这将把我们引向所有问题中最难的一个——何时卖出?

沃伦·巴菲特是公认的这样一类投资者,他忽略市场的变动,并且喜欢永久地持有股票。学习他极为成功方法的投资者,应当区分他公司的核心持股(准合伙关系),以及更一般的投资。当然,假如一家公司目前的表现很好,并且它的股票正越来越强,就值得将让利润持续增长。最古老且最好的投资格言,让利润持续增长,并且阻止损失扩大——通过这种方式,利润有可能非常丰厚,而损失应当会很小。

在1987年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Berkshire Hathaway)的报告中,沃伦·巴菲特清楚地阐明了他卖出市场投资的方法。他首先表明,他并非依据市场价格来判断自己所持有的股票,而是根据它们的经营业绩来加以判断。正如本杰明·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1]所说:“短期看来,市场就是一台投票机,但是从长期来看,它是一台称重机。”他的观点是,市场最终会识别出众的经营业绩(以及增加的价值),但是他并不会过度担心,这一切是否要花上几年的时间才会发生。巴菲特完全相信自己判断一家公司价值的能力,也相信市场最终会承认他是对的。他继续解释说,他对经营业绩的监控是为了确保“该公司的内在价值正在以令人满意的速度增长”。这句话的含义是,假如情况不是这样,他就会卖出这些股票,就像他对其公司的第一笔英国投资——健力士公司(Guinness)所做的那样,情况确实如此。

沃伦·巴菲特也注意到其他两个会促使他卖出股票的原因:

1.与基本事实所表明的情况相比,市场认为一家公司的价值更高。(唯一的例外,是一种核心准合伙持股关系。)

2.当资金需要投资于“价值被低估的程度更高”的某一证券时。

巴菲特进一步描述了他的方法,他说,他并不会仅仅因为某些股票的价格上升,或者是因为已经持有它们一段较长的时间,而将所持的股份卖掉。他嘲笑华尔街的格言“你不可能因获利了结而破产”,并且只要资本回报率令人满意,管理层称职且忠诚,而且市场并没有对该企业估价过高,那么他就很高兴继续无限期地充当一名股份持有者。正如你可以看到的,这些都是沉重的附带条件。

巴菲特所提出的紧握拥有称职且忠诚管理的卓越成长股另外一个原因,是它们很难找到,并且交易股票不但花费金钱,而且有时候还会让资本收益税具体化。当一只股票在市场中表现真正良好,而它并未由某个人股本投资计划或个人养老金计划持有时,潜在的资本收益税有可能是原始成本的许多倍。假定你继续持有这些股票,实际上政府向你发放了一笔无息贷款,其金额相当于你最终不得不支付的税款。由于不存在利息费用,这笔贷款能帮助你大幅增加投资的资本增值,使你的投资有了杠杆效应,却不会有通常的担心,即如何才能偿还这笔贷款。

正文到此结束
该篇文章的评论功能已被站长关闭
本文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