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鲁法则:如何选择成长股》第5章 5.3 更多有关相对强度的内容
在对上个月运用相对强度筛选标准时,必须牢记,在经历了长时期的强劲增长之后,重要成长股的股票价格有时会出现暂时的停滞。只要整体的趋势没有改变,并且这家公司看起来在继续做自己的事情,那么这未必是一条值得惊慌的理由。出于这一原因,假如前1个月相对强度只是略微为负,我有时会放松这一原则,只要前3个月的相对强度仍然为正值。但是,我已经成为12个月相对强度原则的狂热粉丝,所以在这一原则上我从未动摇过。
只有当一只股票的价格在几个月里持续走弱的时候,投资者才应当重新考虑是否将它保留在其投资组合之中。撰写这部分内容的目的,并不是考察一旦他们购买了某只股票,可能的行动方案有哪些,而是想非常清楚地表明,当某一成长型公司的股票相对于市场表现变差时,开始和这家公司搭上关系完全是一件荒谬的事情。寻找相对于资产存在折价的公司的价值投资者,或许不同意这一观点,但是成长型投资者应当始终确信某只股票没有出任何问题,并且它的前景仍然一片光明。
在熊市中,几乎可以肯定,相对强度的筛选标准不会这么有效。在牛市中涨幅最大的各类股票,是那些按照定义,拥有最高相对强度的股票。在熊市的最后阶段,投资者急于平仓,并且倾向于不顾潜在价值,而出售那些看起来利润最高的股票。假设你可以经受住这场暴风雨(幸运的是,相对而言,熊市通常较为短暂),低市盈率相对盈利增长比率以及强劲现金流所显现出的股票价值,应当可以支撑股票价格,并且帮助它恢复到原来的水平。当市场上涨的时候,这类股票的价格通常最早恢复。
举一个典型的低市盈率相对盈利增长比率股票的例子。假设其未来一年的市盈率预期等于15,并且其年增长率等于30%。在经历了一年的进一步增长之后,假如该股票的价格维持原位,那么市盈率将会下跌到11.5。再过一年之后,市盈率将会下跌到8.9,并且变成了一桩显而易见的好买卖,即使是最笨的基金经理也会考虑买入一些该股票。
作为一名关注基本面的投资者,我总是将每股现金流视为比相对强度更为重要的一项筛选标准。然而,根据迄今为止的检验结果,相对强度筛选标准无疑是战胜现金流标准的赢家,所以我很乐意修正我的偏见。
- 本文标签: 祖鲁法则:如何选择成长股
-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文章,于2021年02月11日由迷哥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本站所有文章、数据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风险自负。